西双版纳特色文化之傣族剪纸,西双版纳特色团建项目之一
跟着西双版纳特色文化,西双版纳剪纸,西双版纳特色团建,傣族剪纸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剪纸,对于北方来说,是除夕夜,母亲剪下的一纸窗花,有年味,更有团聚的欢喜。而在太阳之南的西双版纳,剪纸,则是傣家人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。将稻田里劳作的欢歌,河畔少女的翩翩舞姿,揉和岁月的琐碎与美好一并刻画,每一幅都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浓缩这份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手艺。装饰着傣家人那些依时而作的光阴
十三个民族共聚的版纳,人们遵循着先辈的精神传统,崇拜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,由此衍生的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也皆为佛事。
在宗教祭祀时,心灵手巧的傣家人,以剪为笔,在柔软的纸张上镌刻万千世界,由信仰创造精神世界的富足,这项充满温度的傣家技艺,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在遍布佛寺的傣家村寨中,无论你走进哪一所庙堂,都能在门上、墙面,看到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剪纸。那些遮阳挡雨的佛伞、从寺顶垂下的长幡、奘房供品、或是佛龛装饰器物上,都有繁复精美的剪纸。
当地的傣族信众们,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都剪在纸上,供给佛陀,向信仰传达着自己的虔诚之心。
相对于其他民族工艺来说,剪纸过程更为简单,无需繁复,仅分为 “剪”与“凿”。剪无需小稿,样式更为随意。在自家小院门前,晒着太阳搬出小蔑箩或筒帕,傣家灭淘(年长的傣族妇女)相聚在一起,聊着今秋的大好收成,手上功夫也不停着。在自制的傣族素纸上,斑驳的剪刀上下翻飞,以生活为灵感创造各种生动图案,打发一段午后的惬意时光。
傣族剪纸
凿则需稿样,按样制作,对于构图复杂的图案或花边,先把设计好的剪纸图案样稿,绘制在一张纸上,用带橡皮的钉子加以固定,根据事先画好的图案,用不同样式规格的凿子、刻刀,遵循从里到外,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,打制凿刻而成。这类剪纸形式,图案繁琐复杂也更为精致,常用于物品的装饰和宗教祭祀。
傣族剪纸
以前,几乎村寨的傣家人都能剪一些简单的剪纸,每逢年节,家家户户的堂屋佛龛上都插有色彩鲜艳的“喳”和“董”(五颜六色的剪纸),寨头村尾都立有各种图案的剪纸吊幢和凤尾竹相映,迎风招展,佛寺内外以及各种各样的赕佛礼物上,都有精致的剪纸花边装饰图案。坚硬冰冷如刀剪,但在傣家人手中,它们也有了柔软的情绪,素纸之上一帧帧灵动风物,代代相传,记录美好。他们的剪刀下,是幸福生活的变迁,也是技艺的传承,用一把剪刀为你讲述光阴里的动人故事,平凡生活中的人间烟火。如今现代化冲击着古老文明,人们学会了更便捷的去生活,也忘却了那些繁复的手艺,但在傣家人看来,他们愿意接受新的,也执着于保留旧的,对于传承的这份执拗,对于信仰的虔诚,是进步的工业永远都无法取缔的坚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