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    联系我们
西双版纳旅行社电话
服务热线
139-8889-9288
所在位置:首页 / 拓展策划新闻 / 西双版纳团建之红色教育基地推荐之二---西双版纳知青馆
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
西双版纳团建之红色教育基地推荐之二---西双版纳知青馆

2022-03-01 09:48:10 3228

西双版纳团建之红色教育基地推荐之二---西双版纳知青馆

小编为大家提供西双版纳资讯,西双版纳旅行攻略,西双版纳美食,西双版纳酒店,西双版纳会展,西双版纳团建,西双版纳活动策划等一切相关信息。

西双版纳知青馆位于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赶摆街景岱寨16栋,场馆共分为上下两层,设有序言、全国知青起源综述、云南知青及橡胶发展史综述、知青在版纳、知青助推云南经济与生活发展、结束语六个部分构成,展馆以“史脉为线、图文与实物相互印证”真实记录当年那段轰轰烈烈的知青历史,通过大量珍贵的照片、实物以及知青历史背景介绍,再现知青们在西双版纳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,共同铭记知青为西双版纳做出的贡献。

知识青年,简称知青,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,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。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,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,他们是新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的一代人,把自己最灿烂的青春岁月,奉献给了祖国西南边疆建设和农村发展事业。 1969年,数万知识青年告别家乡和亲人,一路风尘,千里迢迢来到西双版纳,一步一步走进各村各寨,克服重重困难,与广大农垦职工一起用热血浇灌西双版纳,为祖国的屯垦戍边,橡胶事业和水利事业、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。

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,知青们义无反顾地开垦橡胶林、兴修水利,在田间地头不畏艰辛,不辞劳苦,努力学习掌握各种农耕技术和垦殖技术,克服了今天年轻人无法想象的一系列困难:生活艰苦缺少营养,自己动手建盖竹房,进山伐树恳荒。如今,西双版纳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产地正是知青们用血汗换来的,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们。为确保边疆稳定,在进行生产开发建设的同时,兵团实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,这里的知青成了一支亦军亦民的队伍,他们每天既要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,又要进行军事化的训练。站岗放哨,队列出操,有时甚至是真枪实弹的对抗演练。经历了全方位的组织纪律和军事生活锻炼,他们逐步成长为了一支建设边疆、保卫边防的生力军,为边疆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。

面对边疆艰苦的生活条件,知青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,排练了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奇袭白虎团》、《沙家浜》等风行一时的“革命样板戏”,他们不仅学会了少数民族歌舞,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,而且还深入到附近的农村、部队巡回演出,给兵团、农场职工和各族群众带来了欢笑和快乐。之后,有很多知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以知青题材为背景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,比如《摩雅傣》《孩子王》、《棋王》、《树王》、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》、《孽债》等,尽管时光又过去了多年,但这些知青题材文艺作品,在中国文艺界的历史地位是永存的,在知青们的心灵深处也是难以忘怀的。

从大城市来到西双版纳的知青们,给边疆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文明的生活方式。在和当地少数民族的朝夕相处中,他们深感边疆地区文化教育的欠缺,很多人走进当地学校,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。有的西双版纳知青教师甚至还学会了本地少数民族的语言,他们将文化知识传播给各族学生,帮助少数民族提高文化素质,和边疆少数民族结下深厚的友谊,也得到了学生和各族人民由衷的尊敬。

2019年3月,500多名来自上海、北京、重庆、黑龙江、昆明、普洱等地的“老知青”,从四面八方齐聚,回到了他们当年贡献了青春和汗水的第二故乡——西双版纳,在告庄西双景湄公河·六国水上市场,举办了“西双版纳知青50周年·联谊晚会”。当年青春勃发的青春少年,靓丽少年,如今却已两鬓霜白,几十年前他们返城回到故乡,但对西双版纳一直魂牵梦绕。重返西双版纳,故地重游,再见亲友,共叙友情,将心中永远不会忘怀的思念留在这里,他们签名留字,在此见证,相约五年后、十年后,再次重逢。

欢迎来参观西双版纳知青馆!

地址:告庄西双景赶摆街3-16栋

每日开放时间(试行):

早上:9:00—11:30

下午:15:30—17:30

晚上:19:00—21:00

预约讲解服务热线:

蒋先生 18088073907

岩先生 15012156509


以上内容部分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询会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滇ICP备11000881号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。

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89号